最近的连豆以及豆粕市场上,引人关注的消息有两个:一是国内压榨商质疑CBOT的国际大豆定价权;二是部分大油厂联合提高豆粕的最低保护价。两个消息在盘面上的反映也有两个:一是连豆价格与CBOT豆价运行节奏产生较大差异,使CBOT的参考意义减弱;二是行情波动极其剧烈,盘中的波动翻云覆雨。
行情的变化使得研判后市的难度增加,即使趋势判断正确,但踩错节奏也难有收获。但我们跟踪大豆和豆粕的价差运动发现,伴随多头在9月大豆的接盘和部分大油厂在9月豆粕上的积极卖压,两者的价差已经运动到具有套利价值的区域。
基本面
由于大豆买家对市场趋势判断失误,前期进口的高价大豆损失惨重。而国家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使资金面进一步雪上加霜,导致买家可能对南美大豆进行回售,这将导致下半年大豆的供应不足,无法提供充足的豆粕供应。我国年初遭遇“禽流感”袭击,部分家禽的存栏量降低,致使当前市场豆粕的需求不旺。但进入下半年后,随着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以及节假日的增多,对畜禽的需求必然增加,将推动豆粕需求回升。从油厂成本分析,高成本的大豆和低价的豆粕使得油厂进入越压榨越亏损的怪圈。我们认为,豆粕的定价实际上具有少数寡头垄断的特征,一旦油厂取得共识,豆粕价格的爆发力是难以估计的。
我们认为,国内大豆市场是一个无供给的市场,豆粕则是无需求的市场,也就是两者都是无效市场。但国内的豆价无法刻意打压,因为有进口大豆价格为参考,一旦打低就会有买盘进入。但豆粕的状况不同,一方面其定价带有垄断色彩,另一方面需求不旺,导致买盘不会规模性介入,运作的资金相对安全。因此,压制豆粕其根本目的是带动大豆价格,那么其结果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大豆价格下跌,则目标达成,下跌的节奏就会有相应的切换,大豆价格的补跌会更快速;第二,大豆价格不明显跟进,则豆粕价格的下跌也必然弱于大豆,甚至主力资金察觉运做失误,那么豆粕反弹就会强于大豆。
综上,消费的回暖、亏损压榨的矛盾、豆粕的定价特性和主力围魏救赵的策略都将支持豆粕将来的行情与大豆运行节奏不同。
数理关系
我们考察了2002、2003以及2004年以来9月大豆和豆粕合约价差的运动规律,发现9月大豆和豆粕的价差已经运行到具有较大投资价值的区域。
从图中明显可见,9月大豆与豆粕的价差已经放大到670一线,突破了合约挂牌的高点,而两者正常的价差应在480一线。从两者的比价关系分析,当前比价系数为1.25:1,也为挂牌以来的高点,历史上的高值为1.33:1,出现在2003年3月18日,当时豆粕持仓轻微。当前9月大豆持仓突破30万,9月豆粕突破15万,这样的持仓规模使得价差继续爆发性放大的可能性不大。从盘口观察,一旦多头主力在9月大豆占上风,那么豆粕就会逆转。
风险因素
1.9月大豆连续扩仓,可能出现“软逼仓”特征。
2.主力短时间内继续压制豆粕,可能导致价差的进一步降低,投资者可以分步建仓。
3.饲料厂家采用更多替代品会减少豆粕需求,但暂时还无法确认。
建议
投资者可重点关注9月大豆与9月豆粕的价差,采用买粕卖豆的套利策略。从历史数据看,660及以上是明显的偏高区间,缩减到480一线是可以期待的。我们不必刻意把握盘中出现的短暂性高点,它只能表现在分时图上,而对建仓成本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