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豆需求消费渐趋疲软。由于目前国内大豆到港数量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而同期国内油脂市场则面临较长假期的旺盛强劲需求消费,因此油脂加工企业原料普遍呈现紧张态势。在采购进口大豆较为困难的背景下,华北黄淮地区油脂加工企业纷纷将采购目标转向东北地区的国产大豆。近期国内豆粕市场价格出现快速上涨,既增加了油脂加工企业的压榨利润,又为企业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国产大豆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今年东北地区油脂加工企业压榨能力较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由此而导致大豆原料市场上东北油脂企业和黄淮地区油脂加工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性收购,而华南地区部分油脂加工企业也参与国产东北大豆的收购,即参与上述油脂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性收购,致使收购价格不断上涨。
美盘CBOT大豆近远期各合约期价冲高遇阻回落,致使进口大豆进口成本随着而小幅联动回落,推动国产大豆收购价格联动走弱。虽然,近期受制于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可能显著扩增重大利空因素作用,美盘CBOT大豆转涨为跌,但我国进口大豆签单采用“美盘CBOT大豆期价+船运费升贴水”的形式完成,由此美盘CBOT大豆大幅下跌,由此而导致进口大豆的签单成本及其到港成本随之而联动走弱。
国际船运费用不断提高,致使进口大豆签单成本联动扬升。近期国际船运费用呈现强劲上涨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由此而导致船只运输成本联动扬升;二是由美洲地区至亚洲地区的海上运输货物数量显著增加,由此也导致船只运输成本联动扬升。综合考虑近期美国大豆期货价格和船只运输成本,由此成为国产大豆现货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尽管目前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和进口贸易商暂缓进口签单,但考虑到国内大豆压榨较为强劲、旺盛的需求消费,重新签单仅为时间问题,而一旦重新签单,又将对美盘CBOT大豆上涨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并使国内大豆进口成本始终维持于相对较高水平,致使大豆进口需求消费渐趋疲软。
国内大豆使用性质发生重大变化,并推动大豆收购价格的不断上涨。截止目前,国内大豆需求消费结构中用于食用消费的数量已明显超过用于压榨消费的数量,上述大豆需求消费结构变化将导致国内大豆定价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即由原来的以榨油用大豆作为市场的整体定价标准改变为以食用大豆作为市场的整体定价标准,由于食用大豆市场价格较压榨用大豆市场价格高100-200元/吨,由此将导致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整体水平的扬升,并导致大豆需求消费渐趋疲软。
进口大豆供应减少,将导致大豆加工企业加紧对国产大豆资源的争夺,强化大豆竞争性收购态势,大豆收购价格将较为坚挺。其一,由于未来大豆进口规模依然较小,而黑龙江大豆外运数量也将较小,由此而导致国内大豆供应量较小。其二,由于铁路运输依然较为紧张,而煤炭、玉米、水稻等将与大豆争夺较为有限的铁路运输能力。其三,由于大豆生产商持有较为浓厚的惜售心态,大豆生产商并不急于大量抛售大豆,而是待价而沽,以售高价。其四,目前大豆进口渠道依然不够畅通,在国内大豆季节性上市的背景下,国内大豆加工消费商将采购重心逐渐转移至东北国产大豆。由此国产大豆季节性供应依然较为不足,而大豆进口规模依然较小,由此而导致国内大豆整体供应量较小,虽然南方大豆加工企业多数预料采购局限性较强,依赖进口大豆维持生产、加工,但由于国内第四季度大豆到货量较少,为维持生产、加工,上述南方大豆加工企业也可能在保证进口大豆采购渠道畅通的同时,加强对东北地区国产大豆的采购意愿,而北方地区大豆加工企业,则依然依赖于国产大豆作为其加工原料来源,因此国内大豆加工企业采购意愿增强,将导致国产新豆上市价格上涨。其五,大连大豆期货市场目前交易标的为非转基因大豆,进口转基因大豆不能参与连豆期货的实物交割,而进口非转基因大豆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实物交割成本相对较高,由此导致空方期现套利资金纷纷组织符合实物交割标准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加重对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采购规模,不难推测,较多数量、较大规模的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现货资源将由大豆产区流入连豆期市,并被注册成标准仓单,致使连豆仓单压力渐趋沉重。
国内大豆加工规模显著超过实际需求消费规模。由于近年来国内加工厂不断投入生产,国内大豆年加工能力已显著拓展至5000万吨以上,如果再加上大豆加工小企业的改造和扩建,则国内大豆年加工能力将超过6000万吨,其中国内日加工能力超过600吨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数量已达到100多家,远远超过国内大豆不足3000万吨的实际需求消费量,由此不但导致多数油脂加工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而且还致使国内加重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
国内外大豆价格呈现内低外高倒挂态势。国际进口大豆进口成本分析。目前美盘CBOT大豆进口成本,远远高于目前连豆近远期各合约期价波动范围,由此对比可见大豆进口成本高于连豆近远期部分合约期价较大幅度。虽然由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不能进入期市参与黄大豆1号实物交割,进口大豆成本较高,致使对进口大豆需求消费渐趋疲软,国内大豆价格也联动走弱。
国内大豆加工规模显著超过实际需求消费规模。国内大豆主要产区在北方,而主要销区则在南方,大豆加工业发展呈现“南重北轻”对比态势。大豆由北方运输至南方销区加工,致使大豆运输费用提高、成本增加、竞争能力削弱。由此国产大豆仅能一部分当地加工,一部分满足市场需求消费,一部分进入仓库转变为库存量。近年来由于北方产区油脂、油料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大豆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北方大豆产区库存量显著缩减,大豆加工业“南重北轻”态势显著改观。由于近年来国内加工厂不断投入生产,国内大豆年加工能力已显著拓展至5000万吨以上,如果再加上大豆加工小企业的改造和扩建,则国内大豆年加工能力将超过6000万吨,其中国内日加工能力超过600吨以上的大豆加工企业数量已达到100多家,远远超过国内大豆不足3000万吨的实际需求消费量,由此不但导致多数油脂加工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而且还致使国内加重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
国内大豆进口规模缩减。大豆进口成本居高不下、转基因政策致使部分进口大豆进口速度逐渐减慢。由于美、巴、阿三大大豆出口国中分别有80%、30%、90%的大豆为转基因大豆,由此将导致上述三大大豆出口国对华大豆出口规模稳中趋减,而进口大豆规模缩减将导致国内大豆、连豆市场在大豆季节性供应旺季来临之际豆价依然维持相对坚挺态势。
国内大豆需求消费量稳步拓展。由于大豆压榨利润较为丰厚,且大豆食用需求消费不断增长,美农业部报告预测国内大豆大豆需求消费量为3764万吨,其中压榨需求消费量为2900万吨,同比分别增加25万吨、25万吨。实际上国内大豆压榨规模已达到6000万吨。其背景是大豆、豆油、豆粕三者关系对比呈现大豆压榨利润较为丰厚,致使大豆压榨产能显著扩展,由此成为连豆中长期走势不断上涨的主要动力所在。对比分析各国产量压榨数量规模,可说明中国大豆压榨需求消费依然强劲。美国大豆产量为6500万吨(占全球大豆产量19005万吨的34.2%),大豆压榨量为4014万吨(占全球大豆压榨量17145万吨的23.4%),压榨量与产量之比为61.8%,巴西大豆产量为5350万吨(占全球大豆产量19005万吨的28.2%),大豆压榨量为3125万吨(占全球大豆压榨量17145万吨的18.2%),压榨量与产量之比为58.4%,阿根廷大豆产量为3400万吨(占全球大豆产量19005万吨的17.9%),压榨量为2470万吨(占全球大豆压榨量17145万吨的14.4%),压榨量与产量之比为72.6%,中国大豆产量为1620万吨(占全球大豆产量19005的8.5%),大豆压榨量为2900万吨(占全球大豆压榨量17145万吨的16.9%),压榨量与产量之比为1.81。由此可见,中国是全球大豆主要生产国中产量相对较低、压榨量相对较高、压榨量与产量之比最高的国家,对全球大豆需求消费的依赖程度较强,压榨需求消费持续扩增,但大豆价格过高又导致需求消费渐趋疲软,致使大豆价格不涨反跌。
国内转基因政策措施旨在维护国内豆农利益。由于国内大豆压榨效益不断提高,压榨规模不断扩增,致使压榨产能规模也显著扩增,为避免国内压榨产能减产甚至停产,国内转基因大豆进口规模显著扩增,由此挤占了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份额,也损害了国内大豆生产企业、豆农的根本利益。在此背景下,缩减甚至暂停转基因大豆进口也在情理之中。但事实上,由于国内大豆压榨需求消费已显著扩增至2900万吨以上,大豆进口量缩减又将损害大豆压榨企业的利益,因此同时维护大豆生产企业、压榨企业、消费商的利益又将成为落实国内大豆政策的主要方向。
国内大豆供需关系同样处于偏紧张态势。供应方面,本年度国内大豆进口量将可能达到甚至超过2000万吨。需求消费方面,国内大豆需求消费量已达到3764万吨,平均每月314万吨,其中压榨需求消费量达到2900万吨,平均每月241万吨,因此国内大豆进口规模如果过大,大豆供需将出现供过于求,反之,如果大豆进口规模过小,则供需又将呈现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