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前,国内外大豆走势分歧。CBOT大豆在4月22日左右跌势减缓,随后开始技术性反弹,并且在基金买盘的拉动下一举突破了1000美分的关键阻力位。但是国内大豆的弱势一直持续到放假前,持仓量也不断减少。“五一”期间,CBOT大豆走势振荡,重心略有上移,截止到5月7日,CBOT大豆7月合约刷新了一个月来的高点,收盘在1031.5美分,节前为1013美分。国内大豆在修整了整整一周后,会继续节前的分歧走势还是会开始补涨行情呢?
一、节前“内弱外强”的原因
节前国内大豆在外盘明显上涨的情况下,仍然连续下跌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经济紧缩谣言再起。大豆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按说经济膨胀或紧缩对需求的影响不大,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紧缩所产生的资金链断裂。
第一季度GDP9.7%的高速增长率和信贷增长速度超过预期促使央行在4月份加大了宏观调整力度。最先开始的是提高利率发放央行票据,然后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在这些货币政策效果甚微的情况下,4月11日又将存款准备金提高0.5个百分点,冻结了大约1000亿元基础货币,最后再通过检查等形式敦促商业银行减少对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行业的贷款发放。抑制经济过热的组合拳连续出击让市场感受到紧缩的阴风,寒潮阵阵导致期货市场上资金吃紧,获利多头在高位争先恐后出局引发崩盘。其后虽然短时持稳,但是市场又出现了加息传闻,称银监会通知国有和股份银行在5月1日前暂停贷款发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市场犹如惊弓之鸟,资金在上述传闻影响下大量出逃。
其次,周边商品价格下滑。紧缩政策所导致的资金链断裂影响最深地是大豆的周边商品,在节前它们经历了快速滑落。铜、铝、天胶和小麦都曾连续几日跌停,特别是金属,几天内就已经风光不再。这些品种的一泻到底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多头人气,市场买盘寥寥无几,在大量平仓盘争相出逃的情况下,持仓量急剧萎缩。
再次,国内豆粕消费没有复苏。预期在4月份出现的豆粕消费复苏因为SARS的重现而搁浅。一方面压榨商需要保持高的豆粕报价以不至于亏损,另一方面饲料商采购不积极,两不相让的结果导致豆粕有价无市,压榨商开工不足,但库存压力又很大。
最后,节前的谨慎心理。如同美国农业部公布重要的月度报告前要减仓和谨慎交易一样,在节假日前不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仓位同样需要降低头寸规避风险。
二、现货价格推高外盘
节日前后,外盘走高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现货市场。中国的大豆需求减缓,但是美国国内的压榨需求填补了中国的空白。美国统计局在4月底公布的压榨报告显示,要完成14.75亿蒲式耳的年度压榨目标,在剩下的6个月中,每月只有2500万~2600万蒲式耳的压榨量,而去年同期,每月的压榨量都超过了1亿浦式耳。国内用于压榨的大豆现货不足也降低了豆油的供给量,导致豆油期价接连上涨,这反过来又拉动大豆期价上行。另外,巴西虽然进入大豆销售旺季,但产量预测值仍然在被不断调低。4月30日,SAFRAS将巴西大豆产量从5228万吨调低到4998万吨,巴西统计局下调为5260万吨,SPARKS和国家商品供应公司下调到5150吨和5020万吨。
三、连豆补涨意愿不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国内外的走势不同主要与区域性的基本面因素有关,节后这些基本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节前市场整体性的弱势是连豆不能跟涨的主要原因。节后这些因素是否会消除?关于加息的传闻,银监会已经加以澄清,更大的收缩步伐将延缓;而且5月份美联储不会调高利率,中国的升息空间也有限。所以大豆在节前的下滑是一种过度反应,在节后将反弹。但是升息却成为了市场交易人士头上的利剑,再有风吹草动就会打击市场的多头人气。多头的决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整体性的牛市氛围可能一去不复返。
单独对连豆而言,虽然不再受到周边商品大幅下挫的影响,且其资金链也保持完好,但由于国内消费没有复苏,“内弱”的局面还是难以改变。而CBOT大豆仍具备上涨空间,即使没有中国的买盘,旧作合约在供需吃紧的条件下仍然会试探前高,而且在南美大豆销售过半后,豆农的惜售情绪也可能出现。所以预计节后内外大豆走势分歧不会再重演,但是连豆补涨意愿也不会非常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