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加息的预期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
4月28日,江苏铁本钢铁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被国务院严肃查处,让众人感受到政府打击过度投资行为的决心。作为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为控制投资过热的局面,已在最近半年时间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下一步,央行将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人们将目光聚集到了利率上。
由于直接上调贷款利率可能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金融界对是否加息一事还在争论不休,反对者认为,加息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利差扩大,反而刺激其放贷,同时也将扩大本外币之间的利差,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
有没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加息方式?
“央行下一步将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将加息的主动权交给商业银行。”央行从事货币政策研究的一位人士日前表示,“这样既可以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同时又能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
该人士说,与直接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相比较,通过扩大贷款利率上浮范围的方式加息,更显得富有艺术性和科学性。
继续松绑
遵循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先贷款利率、后存款利率的基本路线,央行不断在为贷款利率“松绑”。
今年之前,央行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及金融机构的类别分别规定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上浮范围最高为基准利率的1.3倍,即是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对中小企业的浮动上限。
从2004年1月1日起,贷款利率浮动区间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权也增加了。其中,商业银行、城信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以一年期贷款为例,现行基准利率为5.31%,商业银行、城信社可在4.78%~9.03%的区间内确定贷款利率。同时,金融机构不再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而是企业的风险、效益等状况来确定利率水平。
不过,贷款利率的浮动下限依然不变,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一位央行知情人士称,央行将继续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但具体的浮动上限央行还没有最终确定。
其实,央行欲再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早有先兆。在今年4月17日举行的金融开放与商业银行改革论坛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2004年央行货币政策取向是既要抑制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又不要有过高的利率变动,同时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当时有业内人士分析,吴此言表明央行将可能通过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扩大贷款浮动上限来实现控制信贷增长的目标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易纲也在日前也对媒体放出口风,“贷款利率只制定下限,上限完全放开”是利率改革的下一个目标。
易纲说,允许贷款利率上浮,既有利于抑制少数过热行业投资,又不会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全面上升,优质的企业仍可以较低的利率水平获得贷款支持。但为防止商业银行恶性竞争,贷款利率下限将在一段时期内由央行统一制定和管理。
至于存款利率市场化,由于其牵涉面广,敏感性强,则需采取审慎的态度。应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对存款利率向下浮动,央行统一制定和管理存款利率上限。
曲线加息?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贷款利率浮动上限的扩大实际上是央行在“曲线”加息。选择这种方式,来自于央行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后做出的政策选择。
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当前投资依然增加较快,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日益增大。中央和国务院近期召开的一系列会议,都对投资过热的势头表示了担心,国家发改委、中国银监会等各有关部委也纷纷对投资过热“喊打”。
其中,央行的措施果断。从今年4月25日起,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与再贷款浮息制开始实施。同时,央行全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7.5%,此举将使金融机构一次性减少可用资金1100亿元左右。
接下来要使出的货币政策利器就是利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研发部张芊表示,如果宏观经济效益较好,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自然较高;如果贷款总量受到控制,平均贷款利率自然会升高。因此,扩大贷款利率幅度范围能够实现提高利率的目的。
张芊还认为,与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相比,上浮利率范围大大降低了新政对经济的冲击,减少了经济“硬着陆”的风险。
由于贷款利率上浮的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影响的主要是新增贷款,减少了新政策对存量贷款的冲击。而如果直接调高贷款利率下限,则所有贷款企业都要受到影响。例如,今年实施的下调退税政策对出口企业的影响较大,如果融资成本因为利率上提而又一次增加,出口企业将不堪重负。
“央行扩大贷款利率上浮区间,不同于直接提高利率。”央行一位研究人士说,这种方式不会普遍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尤其对优质企业来说,影响更是微乎其微。
他分析说,在竞争日益增强的信贷市场上,金融机构出于经营的需要不会轻易上浮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据央行统计,截止到2002年9月底,在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中,利率不上浮和下浮的贷款占57%,上浮0~10%的占20.7%,上浮10%~20%的占9.9%,上浮20%~30%的占12.5%。这说明在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并不是普遍“一浮到顶”,而是区别对待,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利率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