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甑林江在新昌江捕到了150公斤鱼!”走进浙江省新昌县黄泥桥村,许多村民都对此津津乐道。这在新昌的其他地方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对这个村子来说,可算是大喜事!这也是新昌加大环境治理后得到的生态回报。
新昌县境内,新昌江、黄泽江和澄潭江三大曹娥江源头河流横贯县境,生态环境要求较高。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新昌江流域县城下游段工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长且过于集中,再加上新昌江流域特殊地理条件和环境容量的限制,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2002年10月新昌江流域新昌嵊州段被列为11个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之一。“几年前我们这里河水污染严重,人都不敢下水,否则身上肯定要痒上几天,更别谈到河里捕鱼了!”黄泥桥村的一位村民说。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新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在污染企业的去与留上,该县毫不犹豫地作出了选择:为企业设置“绿色门槛”,能耗高、污染大的中间体产品必须向环境容量大的地方转移,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整治,舍得投入。新昌制药和新和成公司投入1.8亿元用于项目搬迁改造和结构调整。新昌制药204主环、利福平和合成VE车间已停产,柱晶白霉素车间已外迁;新和成公司的VA生产线外迁,VA粉饲料添加剂车间迁至高新园区,VE生产线搬迁也在实施之中。京新药业投资1.5亿元完成了原料药厂区搬迁,原料药车间已全部停产。万丰、毛纺织、耿基实业、达利丝绸、益尔机械、振业电镀等企业按照要求建成了一批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其它企业也都加大投入,改进工艺,削减废水,整治废气。企业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了减污增效,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年产生经济效益4500万元。
到2007年底,新昌县医药化工产值所占比重已从2002年的27.3%下降到了现在的16%。新昌县副县长罗国安表示,到2010年,力争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0%,使新昌真正成为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逐步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多赢”。
目前,新昌县城空气质量和新昌江水质根本好转。阵发性废气污染从2005年12平方公里缩小到1平方公里,新昌江里鱼类等生物恢复生存,出现游泳、垂钓等现象。“新昌江水质10多年了从未这样好过。”正在取新昌江水浇菜的一位居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