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羊业具有投资省、周转快、效益高的特点。近年来,肉羊业已成为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习国外先进的养羊生产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肉羊生产,特将国内外肉羊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向综述如下,供参考。
1 国外养羊业现状
20世纪50年代前,国外养羊业一般以饲养毛用羊为主,肉用羊为辅,即“毛主肉从”。50年代以后,随着化纤合成工业和服装业的飞速发展,羊毛在纺织工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毛用羊的饲养受到了很大冲击。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人类对羊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羊肉的生产效益远高于羊毛生产。因此,国外养羊业的发展逐渐由毛用型转向了肉用型方向。
目前,肉羊已成为世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是典型的“肉主毛从”国家,全国38个绵羊品种均为肉用型品种,其羊肉收入占养羊业收入的80%左右;美国绵羊品种的92%为肉用类型,羊肉收入占养羊业收入的83%;法国绵羊的75%为肉用类型,羊肉收入占95%; 新西兰被誉为“羊肉王国”,毛用羊只占5%左右。
羊肉与猪、牛肉及其他肉类相比具有许多优点。第一,羊肉肌纤维较细,肌间含脂丰富,故柔嫩多汁,口感极好。第二,羊肉胆固醇含量较低,据测定每100g羊肉中仅含胆固醇29mg,食用羊肉可减少因胆固醇过高而可能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第三,羊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人类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含量丰富,还含有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对发育中的儿童及病人有特殊的营养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统计资料表明, 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羊肉总产量约为680万t, 80年代末约为900万t, 90年代约为930万t, 2000年则达到1130万t。专家预测,世界羊肉产量仍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2 我国肉羊业现状
我国绵羊、山羊品种资源丰富,目前存栏量为2.7亿只左右。近年来,我国已先后引进许多国外优良肉用羊品种,为我国肉羊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良种化程度低 个体胴体较小,平均胴体重为15kg,发达国家都在19kg以上,其中美国达28kg,荷兰为25kg,丹麦为22kg,澳大利亚为19.4kg。羊肉的增加量主要靠屠宰数量的增加,而不是源于良种化及生产技术的提高。
2.2 人均占有量较低 1997年我国人均羊肉占有量为1.62kg,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77kg,澳大利亚为42.69kg,新西兰为149.29kg。
2.3 产肉量较低 平均每只羊的产肉量仅为8.19kg,德国为15.52kg, 美国为15.07kg, 法国为13.60kg。2000 年我国的羊肉出口量仅为0.6 万t左右,占国内羊肉总产量的0.3%左右。
3 发展我国肉羊生产的主要措施
3.1 大力发展肥羔肉生产 肥羔肉是指30~60日龄断乳,转入育肥, 4~6月龄体重达32~35kg屠宰所得的羔羊肉。肥羔肉鲜嫩、多汁、易消化、膻味轻。
研究表明,羔羊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及嫩度比成年羊肉分别低23.66% , 18.18% , 73.77% ,而Mg, Zn含量却分别高19.49% , 31.96%。羔羊肉的组氨酸、缬氨酸、苏氨酸比例适宜。羔羊生长高峰一般在1~5月龄,胴体瘦肉多,脂肪少,饲料报酬高,料重比3~4 ∶1,每增重1kg比成年羊节约饲料1 /2以上。
因此,世界上主要肉羊生产国都在大力发展肥羔生产,羊肉产量中羔羊肉所占比例:美国为92%以上,英国为94% ,法国为75% ,新西兰为90%以上,澳大利亚为70%。而我国平均仅为4% ~6% ,其中新疆为15% ,内蒙为12% ,黑龙江为10%。由此可见,我国的羊肉生产中羔羊肉所占比例很小,应加大羔羊肉生产。
3.2 应用现代繁殖技术提高繁殖力 绵羊属单胎动物,每胎多产1羔,现在繁殖力较高的品种仅有芬兰的兰得瑞斯,俄罗斯的罗曼诺夫及我国的寒羊和湖羊。因此,要满足肉羊生产的需要,应大力推广现代繁殖新技术,如采用超排技术来提高受胎率,应用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技术来提高产羔率,采用同期发情技术来达到母羊同时发情,统一配种,使肉羊大批量生产,均衡上市。
3.3 早期断奶,集中育肥 早期断奶,实质就是通过控制哺乳期来缩短母羊产羔间隔和控制繁殖周期,以减轻母羊负担,达到一年两产或两年三产目的,提高存栏母羊的生产效率。羔羊早期断奶一般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产后1周左右断奶,然后用代乳料进行人工育羔。二是产后6~7周断奶,此时羔羊瘤胃发育已基本完成,能像成年羊一样有效利用饲料。因此,羔羊断奶后,不需要人工育羔,即可全部饲喂植物性饲料或实施放牧饲养。如新西兰的专业化繁育场,羔羊多在4~5周龄断奶,转入育肥场,4月龄出栏,生产12~15kg的肥羔胴体。羔羊早期断奶后即可进行强度育肥。育肥方式主要有:放牧育肥,舍饲育肥,混合育肥等。目前育肥方式大多采用放牧加补饲法或采取舍饲育肥方法。放牧加补饲育肥法可明显缩短羔羊育肥周期,增加出栏量、出肉量,一般每天放牧6~8h,分早、晚两次补饲精料;舍饲育肥通常为75~100d,一般采用全价配合饲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3.4 采用杂交方式,利用杂种优势 杂交是养羊业中广泛采用的繁育方法之一,是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和改善羊肉品质的有效方法。研究表明,利用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进行羊肉生产,一般产羔率可提高20%~30% ,增重速度提高20%~25% ,羔羊成活率提高40%~45%左右。在美国,通常用作父本的品种有萨福克,汉普夏,牛津和南丘羊,用作母本的品种有美利奴,考力代,哥伦布,塔基羊和蓝布列特等。在英国,肉用父本品种为南丘,萨福克等,母系品种有罗姆尼派伦代,柯泊华斯及考力代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相继从国外引进多个专门化肉羊品种。这些专门化的肉用品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肉质细嫩和繁殖力高等特点。另外,我国还有一批产肉性能良好的地方优良品种,如内蒙古的乌珠穆泌羊,新疆的阿靶泰羊,巴音布鲁克羊,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农区的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和山西同羊及浙江湖羊等。目前,全国各地都已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来制定杂交方案,开展肉羊培育工作。如黑龙江牡丹江市用特克萨尔羊作父本,同东北细毛羊进行杂交,杂种一代羔羊与纯繁母本相比,初生重提高了21.13%,100d断奶重提高15.07% , 16月龄剪毛后体重提高12.147%。山西省用陶赛特与小尾寒羊杂交,杂种一代在夏、秋放牧,冬、春放牧加补饲条件下,周岁体重公羊提高53.16% ,母羊提高68.47% ,改良效果显著。
另外,发展肉羊生产还应注意防治疾病,改良草场,建立主导品种和生产基地,真正实现肉羊的社会化,集约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