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市场 » 正文

我国氨基酸产业困境中面临洗牌

  作者: 来源: 日期:2005-09-08  
     在国际上被称作“万岁产业”的氨基酸产业,有着广泛阔的发展前景,然而我国的氨基酸产业似乎在“风雨飘摇”中迈着艰难的步伐。在日前召开的国内氨基酸企业首次高峰会议———全国氨基酸重点生产企业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指出,国内氨基酸行业洗牌已在所难免。

    氨基酸的用途比较广,每年全球需求量达到100多万吨。在我国,氨基酸产业发展虽然很快,但是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药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需求还十分巨大,许多产品还得依靠国外进口,行业前景非常不错。可是,我国氨基酸产业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序竞争;二是技不如人。

    无序竞争市场乱

    我国氨基酸保健品生产企业众多,但规模都很小,工艺相对落后。许多产品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还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每年总产值仅约5亿元,与全球氨基酸总产值数百亿美元相比微不足道。国内市场秩序较为混乱,主要表现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企业间侵权的事情时有发生、市场上以次充好等。

    近年来虽然氨基酸行业原料药领域受到的价格波动不大,但注射液和保健品领域价格的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有不少品种近三四年来价格下滑幅度都在30%以上。许多进口的氨基酸产品其实国内企业也能生产,但在终端的销售价格上却相差很大。每吨氨基酸的市场价格已经从去年3月的3万元左右降到了如今的1万多元,下降了50%~60%,因此目前国内整个氨基酸行业都面临亏损。

    技不如人差距大

    与国外的一些氨基酸生产企业相比,我国的一些企业技不如人,差距甚大。

    由于我国氨基酸行业在技术上面临着较大问题,有些产品只有少部分企业可以生产,而且只能少量生产,即使是我国的氨基酸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也无法与跨国企业相比。比如赖氨酸,目前国外的产品已经达到第三代,而我国还在第一代产品上停滞不前。况且我国的氨基酸产品多数还仅用作附加值低的饲料,而对纯度要求较高的医药用氨基酸普遍缺乏生产能力。同时,国产氨基酸原料药的质量不及进口原料药。

    日本虽是一个缺乏原料、能源和劳力的国家,却成为了世界上氨基酸生产大国。他们依赖技术优势,以技术上的领先抵消其他方面的不足。控制着全球氨基酸市场60%份额的日本味之素公司等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在我国设立了10余家企业,目前有10个医药类氨基酸在我国市场上销售。德国第三大化工企业德固赛集团在进入中国17年后拥有了18家独资或合资企业,每年氨基酸等产品在中国实现的销售收入达到数亿欧元。而我国仅是依靠能源及较低的生产成本优势,因此难以与日本和德国等氨基酸生产大国竞争。

    专家认为,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和能源消耗受到控制,我国氨基酸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势将会削弱,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洗牌难免谋自律

    据了解,这次国内氨基酸企业首次高峰会议主题是“扩大共识,公平竞争,加强自律,共谋发展”。鉴于国内氨基酸企业停产、倒闭与投资、开工轮番上演,不少专家认为,氨基酸行业洗牌难免。一方面国内氨基酸企业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市场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因此,在一部分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的同时,一些精明的投资商却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氨基酸行业。

    今年以来,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氨基酸生产企业星湖科技投资3.5亿元建成年产3万吨赖氨酸的生产线,苏北最大的氨基酸企业连云港顺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亦投资兴建预计年产氨基酸1500吨的生产线。因此,在风起云涌的投资热潮中,难免有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的企业在洗牌中出局。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氨基酸行业经过洗牌,应该能够走出低谷。但行业的整体提升首先应当依靠行业自律,杜绝无序竞争,使整个行业拥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利润。因此,国内氨基酸企业首次高峰会议参会企业达成共识并签署了《氨基酸注射液行业公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整体形象;增强职业道德,确保人民用药安全;确定氨基酸注射液产品的成本价,反对低于成本价销售,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但愿通过该《公约》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托起氨基酸行业明天的太阳。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